查看原文
其他

“世界上最好玩的老头”黄永玉逝世

美术报 2023-12-26

中国著名艺术家、艺术教育家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黄永玉先生,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逝世,享年99岁。




黄永玉(1924-2023)


黄永玉先生,笔名黄杏槟、黄牛、牛夫子。1924年7月9日(农历)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(今常德市鼎城区),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,土家族人。中国国家画院院士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。


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、黄黑妮、李洁琴携孙黄香、黄田敬告:


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O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。我们尊重他的意愿:不举行任何告别、追悼仪式。



梁羽生曾称他为“怪侠”,黄霑给他题词“你是个妙人,你是个少年狂”,还有不少人给他冠以“世界上最好玩的老头”之名。关于他的生平与事迹,总是为人津津乐道的。去看他的画,去读他的文字,去品他的故事,你没办法不被这个有趣的灵魂打动。


重读黄老,致这传奇一生,敬这坦荡且温暖的人生态度!


01


“说我是‘鬼才’,那是见鬼了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他才高桀骜但不沽名钓誉,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漫画、木刻、雕塑、散文、小说,几乎无所不能,无所不精,临终这一年,99岁了,黄永玉还醉心创作,他说自己,半辈子是一刀一刀地铲,一笔一笔在画,后来,一个字一个字在写。这一辈子就是这样。



1958年黄永玉画壁画


他的笔,落在你心上。

这些,你此前看到的很受触动的文字,

其实都是出自黄老之手——


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,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,你必定爱上他了


明确地爱,直接地厌恶,真诚地喜欢,

站在太阳下的坦荡,

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。


别轻蔑少年时期感动过的东西。


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,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。


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,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了。要对得起每一顿饭,更何况这是一个这么有意思的世界。



2010年8月2日,黄永玉在北京通州万荷堂,新京报资料图


在黄老犀利的“段子”间,

更能见到他的棱角,

或者说一个人的风骨——


一个人,你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意思,就看他对待自己讲不讲自己的笑话。


说我是“鬼才”,那是见鬼了。


你们都太正经,我只好“老不正经”。


讨厌失礼放肆老少,尤其讨厌油皮涎脸登门求画者,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,使其累成孙子,口吐白沫说不成话,直至狼狈逃逃窜,不见踪影。


我是青辣椒炒红辣椒。为什么?就是辣。


02


“五年之后,我踩进你们美术学院去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二十多岁的黄永玉,有点狂。


钱锺书曾说:“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,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。”


在黄永玉的长篇自传体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•走读》里,我们见识了他被“激”出的宏愿:


“你初中都没有毕业,怎么进大学?”

“五年之后,我踩进你们美术学院去。”



沈从文与黄永玉(1950年)


“表叔(沈从文)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,背着小小包袱,顺着小河,穿过洞庭,去‘翻阅另一本大书’的。”此后颠簸,此后流离,此后苦学。


在旁人眼中,一个初中都没读完,没接受过正规训练的门外汉,就算有两把刷子,也是痴心妄想。可他,“谁怕,一身手艺任平生”!


他做到了,离那次发下宏愿不到五年,已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,成为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教师。



1962年黄永玉在校尉营美院宿舍刻花卉



03


“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黄永玉曾说,歌颂老婆的诗,他大概可以出一个厚厚的集子了。只可惜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禁得起肉麻的出版社。



图自人民文学出版社


是初恋,也是此生挚爱,1946年,黄永玉与张梅溪结婚。相爱一生,还是太短,2020年5月8日清晨,张梅溪在香港逝世,享年98岁。



1949年黄永玉和梅溪在香港干诺道中华总商会《港九劳军展览》现场



04


“悲伤很误时间,摔一跤,赶快爬起来往前走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别人祈愿“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”,黄永玉是出走百年,归来仍是老小孩。他贪玩,敢作敢为,自由自在,心,总比烦恼大,总比苦难大,他的表叔沈从文评他是“永远的天真”。



黄永玉一家与沈从文   图自人民文学出版社



沈从文与黄永玉


当被问到

“如何保持永远的天真”,他说——


悲伤很误时间,有人因此送掉半辈子光阴,把悲伤当成诗,那会好过点。


不欣赏自己摔倒的地方,不要哀叹这个坑。有的人是一辈子记得那个坑,不走了,在咒骂那个坑。我是摔一跤,赶快爬起来往前走。




05

“一辈子跟着书走,不会坏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提到读书,

黄老确有对“90后”的忠告:

珍惜时间好好读书,

一辈子跟着书走,不会坏。



黄永玉与《见笑集》  比目鱼/摄


“我这个老头子,

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,

凭自己的兴趣读书。”他认为——


多看书才有知识,

书同手机不一样,

手机是它帮你想,

书是从它那里得到知识,有基础。

多看书,才真是厉害!


06

“拿着自己认为使尽了力气的作品,不要马马虎虎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黄永玉对画画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,黄永玉的儿子黄黑蛮说:“他(黄永玉)每到一个地方都带着纸、笔,看到什么都要画下来。”



98岁的黄永玉举办“黄永玉——诗和插花展”


晚年的黄永玉依旧执着画画,他说:“女儿有时为了我的健康不让我画画,一般来讲我少不了要画画。”


黄永玉在80岁、90岁时都曾办过画展,他说:“拿着自己认为使尽了力气的作品不要马马虎虎。”


07

“等我死后先胳肢我一下,看我笑不笑。”

——黄永玉


长生者豁然,他一点也不避讳生死话题。“我是一点也不畏惧,而且我不希望留下什么,骨灰,进祠堂啊,不需要。我开玩笑说,等我死了之后先胳肢我一下,看我笑不笑。”



他曾写下,

人死如远游,他归来在活人心上。

留给世界一袭“宁馨”与一串“好玩”之后,

黄老潇洒挥挥手,远游去了。


你知道的,只要念他的名,

看他的画,读他的书,品他的话,

他就一刻也不曾离开。



黄永玉部分作品欣赏

鹅城 28×20cm 1946年


风车和我的瞌睡 36.5×22.5cm 1947年


翠翠和爷爷 13.5×18.5cm 1947年 沈从文小说《边城》插图


台湾食摊 38×36cm 1948年


我在海上一辈子 29.5×29cm  1948年


狮子与狐狸 13×12.8 1951年


蜗牛 12×13cm 1951年


自家的飞机 21.5× 16cm 1953年


大风雨和蜘蛛 25.5×16cm 1953-1954年 冯雪峰《寓言》插图


新的声音  37.5×25.5cm 1954年


春天来了 24×35cm 1954年  张梅溪儿童文学《在森林中》插图


森林之路 27×40cm 1954年  张梅溪儿童文学《在森林中》插图


伐木者 15×20cm 1954年  张梅溪儿童文学《在森林中》插图


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工作者  35×45cm 1954年


齐白石 24×34cm 1954年


阿诗玛 25.5×12.9cm 1955年


小鹿你好 40×26.5cm 1957年


森林小学 30×39cm 1957年


植树 15×19cm 1958年


进山  40.5×30cm 1958年


大伙的食堂 1960年 32×27cm 木版套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


春潮 40×55cm 1961年


葫芦信  25.8×33.5 1961年


夏天的花  25×34cm 1962年


雷锋像 木刻 21.5cm×19.5cm 1963年

颐和园 66×80.5 1964年


往事回忆 65.5×113cm 1964年


1980年猴票设计


那四月暖和的风 83×49.5cm 1983年


黄永玉 《荷花中秋》 1985年

蔷薇  38×33cm 1990年


黄大 1991 于翡冷翠  20×29 1991年



柘枝舞 295cm×550cm 2008年



九荷之祝 356cm×284cm 2011年



兔年生肖画  2011年



先生,再见!


▼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《美术报》



  综合丨央视新闻 中央美术学院等  编丨lisa  转载请注明出处  投稿、广告、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:L215337 
往期专题 (点击标题直达)
中国嘉德2023春拍丨吴湖帆旧藏《画中九友集册》以1.91亿港元成交
我和美术报30年丨难忘美术报的10年
第六届“崔晓东中国山水画高级研修班”招生简章
缅怀|艺术家满维起逝世,享年69岁
艺术家过去的画VS现在的画,你喜欢哪种?
南京路上刘云泉、刘一闻、鲍贤伦书法三人行

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

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